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公司电话 9:00-17:30  周一到周五
网站首页 >> 肠外营养多腔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肠外营养多腔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作者:冬泽特医 发布时间:2024-12-05 13:03:12 浏览次数:113
摘要

针对肠外营养多腔袋在国内临床应用中的不规范现象,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撰写本共识。遵循改良Delphi原则,首轮由40名专家对23条推荐意见进行逐条讨论及修改,二轮由219名专家进行投票并提出修改建议,每条推荐意见需获得≥90%的赞成率方为成立。希望本共识能够推动肠外营养多腔袋的合理应用。

要点分享

  • 问题:如何确定肠外营养处方中的能量和蛋白质目标需要量?

    肠外营养的能量目标需要量可通过间接测热法获得,也可按照25~30 kcal·kg-1·d-1(1 kcal=4.184 kJ)进行估算;蛋白质目标需要量为 1.0~1.5 g·kg-1·d-1(证据级别B,强推荐,98.2%)。

    危重症患者早期应激阶段适当减少目标需要量有益于预后(证据级别B,强推荐,99.5%)

  • 问题:肠外营养处方中如何选择脂肪乳剂?

    建议葡萄糖和脂肪乳共同供能,脂肪供能一般占非蛋白质供能的30%~50%,可根据疾病和代谢状态进行调节(证据级别B,强推荐,99.1%)

    危重症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对葡萄糖利用率降低,脂肪的供能比例可适当增加(证据级别C,弱推荐,94.5%)

    大豆油长链脂肪乳剂相比,中-长链脂肪乳剂可改善脂代谢、减轻对免疫功能和肝功能的影响;鱼油脂肪乳剂可调控机体炎症反应;橄榄油脂肪乳剂可减轻脂质过氧化;多种油脂肪乳剂优化了脂肪酸配方,利于临床获益(证据级别B,弱推荐,97.7%)

  • 问题:肠外营养多腔袋适合哪些患者?

    多腔袋制剂采用标准化肠外营养配方,适合病情稳定和需要短期肠外营养的患者;对于需严格限制液体和电解质摄入、存在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有特殊的营养素和液体量需求的危重症患者,建议给予可院内配制的肠外营养处方(证据级别B,强推荐,98.6%)

    多腔袋可用于家庭肠外营养患者,以减少血流感染风险(证据级别C,弱推荐,95.9%)

    多腔袋可作为肠外营养的初始选择或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以避免因处方和配制过程繁琐而延误治疗(证据级别C,弱推荐,95.9%)

  • 问题:肠外营养多腔袋选择何种输注途径?

    根据混合后的渗透量浓度选择外周静脉(≤900 mmol/L)或中心静脉(>900 mmol/L)输注。渗透量浓度建议使用公式估算(证据级别B,强推荐,98.6%)

    多腔袋使用中应确保同一静脉通路的药物相容性,必要时咨询药师(证据级别C,弱推荐,99.1%)

    直径>5μm的不溶性微粒会堵塞肺毛细血管,输注含脂肪乳的肠外营养时,推荐使用直径为1.2μm或5.0μm终端滤器

  • 问题:肠外营养多腔袋应用中的并发症有哪些?应如何防治?

    多腔袋应用的并发症主要有感染性并发症、肠外营养相关性肝病、代谢性并发症等(证据级别B,强推荐,98.6%)

    为减少多腔袋污染,应控制加药次数,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证据级别C,强推荐,99.1%)

    多腔袋中包含的电解质较少,长期应用时,应加强监测以减少代谢性并发症(证据级别D,强推荐,99.1%)

  • 问题:肠外营养多腔袋如何进行混合加药?

    建议先混合葡萄糖与氨基酸腔,再混合脂肪乳腔,混合时多次翻转袋体;添加其他营养素需经药师审核,并注意药物的相容性和稳定性(证据级别D,弱推荐,98.2%)

  • 问题:肠外营养多腔袋如何保存?

    多腔袋常规置于4~25 ℃环境中密闭保存,不得冰冻;多腔袋混合后,如未添加药物可保存24 h;添加药物后应立即使用,或于2~8 ℃保存,保存时间不超过24 h(证据级别D,弱推荐,98.2%)

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肠外营养多腔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J]. 中华外科杂志,2022,60(4):321-328. DOI:10.3760/cma.j.cn112139-20211228-00624.

素材来源网络,如侵删

肠外营养

版权所有 © 上海冬泽特医食品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063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