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豆 薏苡仁 山药 绿豆也是药?细说神秘的药食同源!
如何定义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二是指中药与食物之间是“同源”的关系。
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这就是食物疗法或饮食疗法,可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或不同的病情,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合理的烹调加工而制成“食疗”佳品。
那么药与食的“同源”关系又是怎么回事呢?大家知道,中医治病最主要的手段是中药和针灸。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矿物,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又可食用,所以就叫做药食两用。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又是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可口食品。
纯粹的药物(即不能作为食物的药物,以下简称药物)与食物的共同点是:可以用来防治疾病(食物是否能治病有时只是在于用量的多少以及使用的时机与配伍情况);不同点是:药物的治疗药效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劲大”,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而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疗效果不及药物那样突出和迅速,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的结果。但不可忽视的是,药物虽然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但天天都离不了。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平衡和生理功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影响作用会非常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并不亚于药物的作用。因此,正确合理地调配饮食,坚持下去会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到:“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即反映了“药食同源”的思想。
《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在使用火后,人们开始食熟食,烹调加工技术才逐渐发展起来。在食与药分化的同时,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区分。
《内经》对食疗有非常卓越的理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意思是说生病的时候没有必要非得把病治得痊愈才算好,用大毒治病好到六成就差不多了。用常毒治病好到七成就行了,用小毒治病好到八成就行了,用无毒平缓的药物治病去掉九成就行了,最后用食物来恢复体内的正气。如果用药过度,反而会使正气受伤。
哪些是药食同源食品?
1.“五谷之贵”惟小麦,养心安神止虚汗
小麦是北方人的主食。中医认为,小麦性味甘平,具有补益气血、养心安神、清热除烦、止汗除蒸的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古人认为“小麦秋种冬长,春生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并说:“陈者煎汤饮,止虚汗”。“妇人脏躁”,心血不足,表现为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呵欠连连、喜悲欲哭(相当于更年期综合征)者,可用小麦与大枣、甘草同食,体虚自汗、盗汗者,宜用浮小麦(为未成熟的嫩麦,淘洗时漂浮于水面)与黄芪、大枣同煎汤服。用生麦芽煎汤内服,还可用于产妇回乳。
2.薏苡仁健脾又除湿
薏苡仁又称苡仁、薏米。中医认为,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能利水除湿,健脾止泻,其作用缓和,微寒而不伤胃,益脾而不滋腻。除治腹泻用炒苡仁外,其他均用生苡仁。苡仁煲粥,有祛风湿、消水肿、止痹痛的功效,可治水肿、风湿关节痛;与红枣、糯米煮粥,更清香可口;与绿豆、红枣煮沸取汤,又是解暑好饮料。因为薏米营养丰富,所以常用于久病体虚者或病后恢复期。对老人、儿童均是好的药用食物。
3.赤小豆
又名赤豆、红饭豆、饭豆、蛋白豆、赤山豆。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们成为“饭豆”,被李时珍成为“心之谷”。赤小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营养、多功能的杂粮。为都可植物赤小豆或赤豆干燥成熟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是收获。历代医学家的临床经验也说明:赤小豆具有肖热毒、利水消肿、健脾止泻等功能,可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烦热口渴,酒病诸症。
4.绿豆能清暑解毒
绿豆被李时珍盛赞为“济世良谷”。中医认为,绿豆味甘性寒。功能消暑止渴,清热除烦。李时珍称其能“解诸热益气,解酒食诸毒,治发背疽疮肿,汤火灼伤……水调服,解诸菌毒。故用绿豆制作的饮料,既能清热解暑,又能清热解毒。绿豆的清热之力在皮,解毒之功在肉,绿豆的皮称做“绿豆衣”。将绿豆皮晒干做成枕,名“绿豆枕”,可明目、清脑、降血压、治头痛。
5.大豆本为“豆之王”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有丰富的营养,
故有“豆中之王”的美称。大豆性味甘平,功能健脾宽中,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对于不是人人都适合喝牛奶的中国人来说(尤其大豆中还没有添加三聚氰胺),将本品磨浆煮沸,就成为了营养丰富的早餐—豆浆。豆浆能补虚清火利水化痰。长期饮用豆浆可以预防贫血、低血压、血小板减少等疾病,对孕妇还有促进泌乳的作用。每天的适用量:成人200-400毫升,儿童200毫升。
6.黄花菜是“忘忧草”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萱草、忘忧草。中医认为黄花菜能养血止血,利湿宽胸。本品水浸洗净后,宜煎炒熟食,有养血补虚的作用。与肉炖食可补虚下奶,治贫血。黄花菜还能够调畅情志,古人云:“百合蠲忿,萱草忘忧”,故情志不舒、烦热少寐者可常食黄花菜。
7.十月萝卜“小人参”
民间流传着“十月萝卜“小人参”的谚语。白萝卜可助消化,增食欲,还含有一定量粗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通利大便。中医认为,萝卜味辛甘凉,能消食化痰。下气宽中。以萝卜加冰糖或蜂蜜炖食,可治疗肺热之咳嗽痰黄。
8.补中益气数山药
山药味甘性平,能健脾补肺、益精固肾。其补而不腻,香而不燥。历代医家盛赞山药为“理虚之要药”。山药食用,烹可为肴,碾粉蒸可为糕,多做甜食;既可切片煎汁当茶饮,又可轧细过箩煮粥喝。山药配黄芪能固表益卫,补中益气,利水消肿;配茯苓,用于病后气弱,年老体弱之调养尤为适宜。
9.“素中之荤”黑木耳
木耳是一种食用真菌,性味甘平,有凉血止血、和血养荣的功效。又因其营养丰富,滋味鲜美,而被誉为“素中之荤”。用于滋补健身,可先将木耳用温水浸发,洗净杂质后,配于荤素菜中烹调常食。也可用于疾病食疗,如妇女病后及产后血虚、血瘀诸证,可常吃木耳炖红枣、木耳冰糖水。
- 内蒙古自治区药品、医疗器械... 2024-09-10
- 内蒙古自治区 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 用途配方食品广告合规提示 为进一步规范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详细】